close

  **我與『春琴』原本無意相識,錯身而過又再重逢。我很幸運**

 

 

『春琴』

主辦單位:中正文化中心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時間:2010年12月17~19日

導  演:賽門•麥克伯尼 Simon McBurney

共同製作:合拍劇團 Complicite,東京世田谷公共劇場 Setagaya Public Theatre

觀賞場次:12月19日 14:30

 

學校舉辦研討會,邀請一批大陸學者到校交流,12月17日下午他們受邀參觀兩廳院,晚上觀賞演出,原定是觀賞『春琴』的,但是因為票數不夠,我帶著其中幾位轉而觀賞實驗劇場的演出,演出結束後再回到劇院四樓參加『春琴』劇組的歡迎酒會。我知道當時『春琴』一票難求,戲迷們趨之若鹜,但因為我對戲劇了解不深,加上已不居住在台北,雖曾動過念頭購票湊熱鬧,想想還是省點開銷,因為臨時受命幫忙所上研討會事務才與『春琴』有了近距離接觸。然而酒會當晚,在現場耳聞觀眾的評價,又親眼見到導演及劇組,心中慢慢泛出淡淡的遺憾。正巧,超級經紀珊購買周日下午場的票,卻因工作分不開身,而我研討會事務正好到週日中午結束,便接收門票趕赴觀賞。

 

 

約莫2010年12月初,聯合報請各界專家推薦2010年「錯過可惜」藝術表演,當時一位帥氣學妹將這則新聞轉貼在臉書上,自己則氣呼呼的下怎麼沒有『春琴』的註解,其實『春琴』演出應該是在這則推薦新聞之後的,不過學妹的質疑倒是可以理解,與我同行的全能才女優可說她好久沒這麼聚精會神的看過一齣戲了,不論是演技、燈光、場景或是敘事手法無不讓人目不轉睛,許多劇場界朋友或是戲迷們都給予極高的評價,演出完觀眾的熱烈是最好的證明,原著小說『春琴抄』還佔據了博客來網路書店銷售排行榜好一陣子。

 

 

 『春琴』故事描寫富家千金春琴與她的侍從佐助之間的故事。春琴幼時被害失明,佐助成為春琴的引路侍從,春琴依賴佐助,卻不願下嫁,終身以高貴的主人之姿佔有佐助,而佐助因為愛慕,極盡所能的服侍這位驕縱的千金,被呼來喚去,成為性遊戲中的被虐者也甘之如飴;後來春琴遭人毀容不願佐助看見容貌醜陋的自己,佐助甚至自毀眼睛,讓春琴不必擔心容貌被見;佐助服侍春琴直到春琴去世,自己的晚年由弟子們供養,終日思念春琴。

 

 

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這個故事描寫的變態情感確實很像日本文學會使用的題材,而這戲的導演一次用了三個時間軸由三個人來交錯敘述呈現,一個是老年佐助的回憶陳述,一個是作者谷崎潤一郎去尋訪春琴墓試圖拼湊過去,還有一個是現代電台女錄音員在錄製這個古老故事,不同時空的三個人在同一個鏡框舞台中以自己的觀點講述這個故事,全場演出約110分鐘沒有中場休息,劇情緊湊,時空間的轉換,也就是三個人講述的更替十分流暢,完全不覺得突兀。

 

 

場上除了演員,還有一群黑衣人,就像偶劇或黑光劇一樣,黑衣人在場中操控道具及人偶,最具劇場效果的莫過於小道具以及燈光的運用,導演巧妙運用竹竿或塌塌米搭配燈光,觀眾必須應用點想像力才能看出所欲象徵的實際景物及空間,但運用得又不是那麼難懂,會讓觀眾在領悟之餘還驚呼導演手法的巧妙,例如黑衣人操控竹竿來當作和室的拉門、或是墓碑、或是階梯,亦或是隨風搖曳的松葉,而燈光除了用以象徵空間,也營造出全劇晦暗糾結的情慾關係(燈光的呈現靈感來自於同作者的著作『陰翳禮讚』)。

 

 

我想很多人是衝著深津繪里來看這齣戲的吧!不迷日劇的我對他沒有太多的印象,在歡迎酒會上與她面對面也沒勾起我什麼記憶(倒是她的經紀人,不斷偷偷阻止觀眾用相機偷拍她,讓我對於經紀人的有禮處理方式印象深刻),但她在舞台上的表現真是讓人大呼過癮!戲從春琴幼時演起,一開始的春琴是以人偶演出,由三個人操偶,少年時期的春琴是由真人作偶,兩個人操偶,深津繪理都是主要的操偶者,晚年的春琴則是深津繪里自己扮演,自幼到老春琴的聲音演出都是出自深津繪里一人,我坐得遠看不到她在舞台上的表情,但是她表現小時候的任性驕縱、高高在上的小大人姿態、成年後的自負跋扈,所有的細膩轉折在她的聲線中完全展露無疑,即使懂日語的同行友人認為字幕翻譯沒有完整表達日文本意,但透過深津繪里的聲音情緒,我想觀眾不必藉由文字便能完整接收她欲表達的意義。

 

 

參加演前導聆時老師特別提到導演Simon很早就想導這齣戲,但世田谷的日本人們一直覺得導演的功力還不足以駕馭這個文學鉅作,而先一起合作了村上春樹的『大象消失記』;不知是不是日本文學的晦暗扭曲特別讓歐美人士覺得神秘,我無法揣想導演為何獨鍾這個文本,還是除了『春琴抄』,導演其實更想挑戰的是『陰翳禮讚』中所描述的美感?我想文本絕對不是這齣戲被觀看的主要角度,觀眾大聲叫好的應該也不是春琴的佔有及佐助自殘的變態行為(個人認為啦~但我沒看過原著小說就是了,大師透過自己的書寫手法應該也把這個故事描寫得十分動人),而是演員的精湛演技、燈光場景的行雲變換以及導演獨特的呈現手法,也是這些劇場的元素將觀眾慢慢拉進故事中,接受這個病態陰暗的文本;倒過來說,若不是春琴跟佐助這樣的糾結情感,恐怕無法讓導演有這麼多的手法來展現自己的功力,想來這或許是Sir. Simon(導演在英國剛剛受封爵位,私底下劇組們常常故意笑稱Simon為Sir,然後一群人笑得東倒西歪)堅持要成就這齣戲的原因。

 

 

從事表演藝術行政工作多年(戲劇類接觸少),觀看演出常常犯職業病(特別會注意到服務人員品質啦、場地舒適感啦、燈光音響器材O不OK啦、演出有沒有走光穿幕、有沒有點子可以供以後工作使用之類的),而在觀賞『春琴』時我卻完全被帶入劇中,很久沒有這樣純粹的觀看體驗了!演出結束燈暗的那一刻我悵然所失,不相信110分鐘過得這麼快,如同被丟入大海慌張不得靠岸,眼淚竟然就流了下來。

 

 

念念不忘的心情讓我在看戲十多天之後的現在寫下這篇文章,不專業的拉里拉雜的寫了一大堆,都是些很粗淺外行的個人看法,不過觀看本來就是很私人的,當天看戲的感動就算用再粗劣的文筆在不足的智識也要努力記錄下來(紀錄的書寫當然也是很私人的),在時間軸上劃下一個記號,再往前走,期待快快遇到下一個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小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